目前,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物理测量和生化测试。 其中,膳食蛋白质摄入量是评估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基础,需要结合体检、生化检测进行评估。 生化指标包括多项血液指标和尿液指标。 虽然它们相对敏感,但缺乏特异性。 由于人体蛋白质营养不良往往伴有其他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对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1.膳食蛋白质摄入量
以平均蛋白质需求量(EAR)和推荐蛋白质摄入量(RNI)作为标准。 当一个人群的蛋白质摄入量低于EAR时,意味着大约50%的人群可能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风险。如果一个人的蛋白质摄入量远低于EAR,则表明该个体的摄入量可能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如果一个人的蛋白质摄入量远高于EAR,则表明该个人的摄入量可能不足。
足够了。 蛋白质 RNI 是个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的目标值。 当达到RNI水平时,个体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概率很低。
2. 体检
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好坏可以从人体的物理成分中反映出来。 衡量身体健康的指标包括Z分数、身体成分、皮褶厚度等。
(1) Z分数法
对于年龄别体重 Z 评分 (WAH),<-2 的值用于定义低体重,表明近期营养不良; 对于年龄别身高 Z 分数(对于年龄 Z,HAZ),值 <-2 用于定义生长迟缓,反映长期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身高别体重Z分数(Z、WHZ)是结合体重和身高来评价身体和营养状况的指标。 值 <-2 定义为消瘦,值 >2 定义为超重。 使用Z分数评价身体发育时,经常使用WHO和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NS/WHO)推荐的参考值。
(2) 身体成分
一些仪器和设备可用于测量身体成分,包括蛋白质成分的变化。 身体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分:脂肪组织和瘦肉组织。 瘦肉组织部分又可分为体细胞部分和细胞外液部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脂肪组织和瘦肉组织都会减少。
(3)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计可用于测量腹部和背部的皮褶厚度。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三个测量点:肱三头肌、肩胛下肌和脐旁肌。 如果三者之和小于10毫米(男性)或20毫米(女性),即可诊断为消瘦。
3.生化检查 (1)血液指标
血浆(白蛋白)蛋白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常用生化指标。 血浆蛋白对蛋白质营养状况变化的敏感性受其代谢周期和代谢库大小的影响。 半衰期短、代谢池小的人更敏感。
1.总蛋白
血清总蛋白具有维持正常血液胶体渗透压和pH、运输各种代谢产物、免疫和营养等多种功能。 总蛋白本身代谢库较大,受球蛋白变化影响不够敏感。 参考值为60~80g/L,<60g/L为缺乏。
2.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的蛋白质,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 由于白蛋白代谢池大,半衰期长(14~20天),血清蛋白不能灵敏地反映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短期变化。参考值35~55g/L、30~35g /L为轻度缺乏,25~30g/L为中度缺乏,≤25g/L为重度缺乏。
疲劳的。 当白蛋白低于28g/L时,就会出现水肿。
3.血浆前白蛋白
它的半衰期短,对蛋白质摄入量的变化很敏感。 当蛋白质营养不良发生时,前白蛋白浓度迅速下降。 因此,它可以作为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 参考值为250~500mg/L,150~250mg/L为轻度缺乏,100~150mg/L为中度缺乏,≤100mg/L为重度缺乏。
4.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一种主要在肝脏中合成的β-球蛋白。 转铁蛋白的半衰期较短,约为8~10天,但其在体内的代谢库很小,因此血清中的转铁蛋白可以快速反映体内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但转铁蛋白与白蛋白一样,很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值为2~4g/L,1.5~2g/L为轻度缺乏,1~1.5g/L为中度缺乏,≤1g/L为重度缺乏。
5.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半衰期约为12小时,是一种转运维生素A的特殊蛋白质,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急性变化的敏感指标。 参考值为40~70μg/L。 由于该指标敏感性较高,即使在很小的应力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临床上很少使用。
6. 血浆纤连蛋白
纤连蛋白不会对蛋白质缺乏迅速做出反应,但在恢复过程中会迅速变化,这可能是蛋白质营养状态恢复的敏感预测因子。 血清纤连蛋白的参考值为200~280mg/L。
7. 甲状腺素促黄体素
也称为甲状腺素蛋白和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 血浆中发现的一种载体蛋白,可结合甲状腺素和视黄素。 半衰期约为2天,体内代谢池为0.01g/kg体重。 参考值为0.16~0.4g/L,0.11~0.16g/L为中度缺乏,<0.11g/L为重度缺乏。
8. 血清氨基酸比(SAAR)
在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儿童中,血清游离氨基酸的模式发生变化。 空腹血液中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减少,而其他非必需氨基酸则正常或增加。 这种变化主要常见于水肿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而瘦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SAAR变化不明显。 SAAR<2被认为是正常的,>3表明蛋白质营养不良。
(2)尿液指标
1.尿肌酐(肌酐)
尿肌酐是肌肉肌酸的代谢产物。 尿肌酐的多少反映了肌肉的数量和活动情况,间接反映了体内肌肉的蛋白质含量。 参考值男性20~26 mg/(24h·kgbw)(7~/24h),女性14~22 mg/(24h·kgbw)(5.3~/24h)。 当蛋白质缺乏时,尿肌酐含量降低。尿肌酐超过正常值
范围,反映食物蛋白质摄入过多或肾功能不全。
2.尿肌酐/身高指数(/index,CHI)
CHI 是相同性别和身高的成年人 24 小时尿肌酐与预期 24 小时尿肌酐的比率。 3个月至17岁参考值>0.9; 0.5~0.9为不足; <0.5为不足。
3.3-甲基组氨酸
尿液中的3-甲基组氨酸反映了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含量和代谢状况。 男性参考值为5.2μmol/(kg·d)±1.2μmol/(kg·d),女性参考值为4μmol/(kg·d)。 ±1.3μmol/(kg·d)。
4.羟脯氨酸
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中发现的一种特定氨基酸。 对于儿童来说,尿羟脯氨酸氨基酸反映了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和代谢情况。 尿羟脯氨酸与体重、尿肌酐结合可计算出尿羟脯氨酸指数,该指数是评价儿童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 3个月至10岁儿童,尿羟脯氨酸指数>2.0为正常,<1.0为重度缺乏,1.0~2.0为轻度缺乏。
其他
除上述主要评价指标外,肌肉功能测试还包括通过电刺激评价骨骼肌功能、握力测试以及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免疫功能指标。综合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
结尾
编辑| 施丽娅
楚雄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咨询门诊
医疗流程
1、目前在医院收费室挂号、挂号均使用楚雄州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2、需要携带化验单(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血脂、空腹血糖)。
3、预约电话:-(提前三天预约)。
4、治疗地点:
楚雄州人民医院南路院区2号楼医技楼8楼临床营养科
楚雄州人民医院新区医院门诊楼三楼健康管理中心B区营养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