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15:12

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谁更抗冻~

长期以来,南北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误解。 北方认为南方不冷,南方认为北方更冷。 不过北方人不怕冷,简称“更耐霜”。

于是,每年冬天,大家都会在网上举出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家乡有多么寒冷。 北方地区整体气温较低,但有了室内暖气,室内确实不冷。 但南方确实很抗冻。 全国最抗冻的地区可能是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巴蜀等地。 他们既不南也不北。 冬季,气温低,湿度大。 就是网友所说的“冷湿魔攻”。湿冷比干冷更可怕。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冬天谁更抗冻。

北方和南方哪个更冷?

北方居民比较熟悉的一个词叫西伯利亚冷空气。 但北方干燥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北方人即使冬天穿得不多,也能从体内保留足够的热量,维持正常的体温。 当然,北方的气温太低,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肯定会比南方感觉更冷。

南方普遍湿润,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比北方高很多。 潮湿空气的热传导率大于干燥空气。 潮湿的水蒸气会侵入衣物的纤维并相互粘附。 湿度每增加 10%,感知温度就会下降 1 摄氏度。 也就是说,5度的潮湿温度可能比0度的干燥温度更冷。 所以从感觉上来说,南方的体温比温度计至少低十几度。

寒冷的冬天,谁更抗冻呢?

那么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瘦人怕冷,胖人抗冻呢? 北方人更怕冷,南方人更抗冻? 这确实不是真的。 从对“冷”的主观敏感度来看,瘦人确实比胖人更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尤其是年轻、苗条的女性反应最强烈,而年长、肥胖的男性反应最弱。

因此,人们认为胖人的脂肪较多,身体较粗,感觉比瘦人更耐冻。 事实上,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肥胖者之所以胖,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脂肪较多。 白色脂肪组织相当于人体的棉袄,确实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生活在北极圈的海豹体脂率可高达50%。 厚厚的脂肪可以在寒冷的海水中保护它们。 然而,这些处于堆积状态的白色脂肪细胞本身并不能产生热量,只能保暖而不能产生热量。

事实上,身体强壮、肌肉较多的人可能更能抵抗寒冷。 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与其基础代谢水平有关。 同等数量的肌肉的代谢率约为脂肪的三倍。 人体的肌肉越多,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因此,肌肉较多的人往往会通过少量运动来热身。

也就是说,防冻能力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 如果身体素质高,新陈代谢旺盛,抗冻能力就会更强。 因此,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不仅可以抵御风寒,还可以预防感冒。

想要让自己耐寒,最健康的方法就是不断锻炼肌肉,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提高产热效率,加速血液循环,给四肢带来更多的热量。

除了肌肉之外,长辈常说身体虚弱的人更容易怕冷,这确实有道理。 低血压、心肺功能不足、缺铁、缺钙、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健康问题,会降低新陈代谢水平,难以产生热量,使人更容易感冒。 怕冷是一种症状,根本原因是体质。 除了解决这些问题之外,还应该多参加有氧运动,练习慢肌训练。 随着产热水平的提高,身体对冷冻的抵抗力变得更强。

天气变冷,要注意保护这些器官!

最后,天气寒冷时,重点是保护这些器官:心血管、呼吸、胃肠、关节。

心血管

身体素质好的人血管都比较粗嘛_血管粗的人性格_血管粗的人

我们之前说过,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容易在冬季发生。 因为寒冷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血管收缩而变得“脆弱”。

呼吸道

呼吸道也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冬季干燥寒冷,鼻粘膜内的粘液分泌会减少,过滤病原体的作用会减弱。

胃肠道

由于天气寒冷,胃肠受到寒冷刺激时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 不注意保暖或过多食用生、冷、硬的食物会加重不适。

联合的

最近听说有大量南方游客到东北旅游,于是关于大量游客摔伤骨折的消息层出不穷。 这是因为关节周围的皮下组织比较薄,血管遇冷收缩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肌肉、韧带的灵活性降低,对关节有害。 如果保护减弱,很容易发生关节损伤甚至骨折。 请大家雨雪天气出行小心驾驶,减速慢行。

人生只有几十年,时间过得很快。

不要错过了,以后才后悔;

直到失去才学会珍惜;

别让你的人生充满遗憾!

抓住这一生,不盼来生。

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感受你我的生活,品味生活的方方面面!

福利彩蛋: